流感介紹

 

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,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、咳嗽、頭痛、肌肉酸痛、疲倦、流鼻涕、喉嚨痛等症狀,

少數人感染後會有腹瀉或嘔吐等腸胃 道症狀。流感可藉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給他人,另

由於 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,故也可藉由手接觸到被口沫或鼻涕等污染之物品 表面,再碰觸自己的嘴巴、

鼻子或眼睛而造成感染。流感的潛伏期通常為1~4 天,症狀出現前一天即可能具傳染力 ,成人之傳染力可持續

至症狀出現後3~5 天,小孩則可能達到7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防疫作為

 

一、 生病不上班、不上課

二、教職員工/學生如出現疑似流感症狀應務必配戴口罩,加強手部衛生。

三、教職員工如發現疑似罹患流感學生,應讓其戴上口罩,留置於單獨空間,保持空氣流通,並聯繫家長或

      協助儘速返家休息及就醫。

四、生病教職員工/學生應在家休養,落實生病不上班、不上課。

五、如住宿生罹病,除就醫外,於宿舍中應與健康學生分別安置,提供適當照護,直至退燒後至少24小時。

六、強化衛生教育宣導及提高警覺

    1. 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,流感高危險族群及高傳播族群均應儘早接種。

    2. 流感流行期間或班級出現流感個案時,加強提醒教職員工、學生及家長應落實手部衛生、勤洗手,並注意呼

        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,包括:

       (1) 洗手時用肥皂和水清洗至少20秒,尤其咳嗽或打噴嚏後更應立即洗手。

       (2)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,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,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。

       (3) 打噴嚏時,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若無面紙或手帕時,可用衣袖代替,衛生紙使用後應丟棄至垃圾桶。

       (4)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,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。

       (5) 如有呼吸道症狀,與他人交談時,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。

      (6) 定期清潔學生經常接觸之物品表面;對疑似受到傳染性物質污染的區域或物品,採取適當的消毒措施。

      (7) 提高警覺,主動關心學生、教職員工健康狀況。

 

相關疾病及防疫措施可參閱疾管署網站

養成衛生習慣

114.8.27新冠疫苗施打